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当工人,“用工荒”背后,蓝领到底何去何从?来源:沁薪科技 2022年两会期间,张兴海提出“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冲上热搜,引发全民热议。人社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然而现状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近四成新增骑手是制造业工人转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厂打工,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制造业的“用工荒”趋势愈发严重,然而牵一发,动全身,不可避免的是,“用工荒”的程度加深,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就会随之上升。 为何”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当工人“?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选择进厂打工是基于自身没学历没技能没经验等条件限制,只能先从工厂基础作业开始。然而工厂高强度的工作和低廉的劳动报酬,逐渐让人身心俱疲。“我抱着赚钱的目的选择打工,但进厂在限制了自由的同时,并没有满足自己的理想与需求。”一位求职者谈道。 抱着赚钱,甚至赚大钱的的想法,很多一开始选择进厂打工的人都放弃了厂里的工作转而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小生意或者自由职业,其中就包含做一名外卖骑手。外卖刚兴起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一个月进账9000多甚至过万收入,相比进厂打工一天十几个小时赚4000多块,差不多的工作性质,没人会拒绝前者。 送外卖赚的钱更多,时间更自由,那就一定更好吗?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自古以来,拥有一技之长都是绝对优势所在,若只是跑腿送外卖,到一定年龄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但在制造业工作,去磨练自身技术本领,无论是去哪里,发展前途都会更广阔。有专家认为,目前这种“新蓝领”就业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事实确是如此,新蓝领的无技术含量的工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始终会面临消逝。 技能型岗位和人才社会永远不可或缺的。 我们始终要明确,自我提升才是长久的保障,不必急于把钱挂在嘴边,想在心里。从工作中不断获得知识和成长才是价值。 |